新闻动态
行业动态
“这个做得太巧了,没有想到面团还能捏出这么多花样。”4月4日清明节,一位村民在面花大赛上看到捏好的面花感慨地说。据了解,为更好地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子洲面花,子洲县在裴家湾镇园则坪村举办了陕西·子洲首届“子推文化节”面花大赛。
4月4日,华商报记者在面花大赛现场看到,美丽动人的新娘、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、挂满农作物的农家小院……这些面花作品让前来观赏的村民叫绝。而现场捏面花的乡亲们利用簪子、镊子、拨子、梳子等各种精美的木制工具,捏、搓、挑、摁……不一会儿,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面花就初具雏形。等蒸好的面花冷却后,乡亲们就开始给面花染上各种漂亮的颜色。
“面花”是一种面食艺术,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种“饮食文化”,中国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,历来有做面花的习俗,每逢婚丧嫁娶,年节庆典,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,造型别致,形态逼真,它完全从民间而来,又在民间传播。捏面花是子洲淮宁河川在寒食节的一种民间风俗,2013年9月,子洲面花成功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淮宁河川上游又叫重耳川,相传春秋时为狄地,晋文公重耳逃难时曾经到过这里,介子推割股献肉的事也发生在这里。面花又称子推馍,是为祭奠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。文公复国后,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归隐绵山。文公焚山以逼迫介子推,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,最终抱树而死。晋文公下令,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。由此,流传下了延续2000多年的寒食节,淮宁河川的乡亲每年寒食节都要捏面花,而且代代相传。
“早就听说要举办面花大赛,今天专门过来看看,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家里就会捏面花,自己也会学着做一些,随后烤干,用一根细绳串在一起挂在自己的脖子上。”今年65岁的张大爷说,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面花,更不要说亲手做面花了。举办面花比赛可以让年轻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也能集中展示民间艺术魅力。
据子洲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讲,举办此次面花大赛,主要是为了加强面花传统艺术交流,传承弘扬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魅宝,丰富城乡居民传统文化艺术生活。
- 上一条:上海江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
- 下一条:上海长宁民俗文化中心:晋江有位刻纸达人